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,与李白、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。他出生于河南新郑一个仕宦之家,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然而,他的童年经历了藩镇战乱,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。 白居易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。他在唐朝贞元十四年(公元798年)考中进士,正式踏入了仕途。随后,他先后在多个地方担任官职,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。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,他致力于整治西湖,为西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使得西湖成为了杭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。 白居易与元稹、刘禹锡等人共同创立了“新乐府运动”,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,反对当时诗坛上盛行的绮靡华丽的诗风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语言平易通俗,深受人们喜爱。现存有3000首左右,代表作有《琵琶行》、《长恨歌》等。 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不仅限于诗歌。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,尤其擅长写议论文。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,议论透彻,具有很强的说服力。主要作品有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、《钱塘湖春行》等。 在仕途上,白居易始终秉持着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信念。他在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但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在担任左拾遗期间,他积极参政议政,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。然而,由于他直言不讳,多次冒犯权贵,最终被贬为江州司马。 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,他在这里安度晚年,专注于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。尽管身处困境,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。他热爱生活,喜欢品茗、饮酒、赏花、听音乐,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。 白居易的一生见证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。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,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。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,对于后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。 总之,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。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同时,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人生哲理。